欢迎访问ror体育公司地址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13337904859

应用领域

宜居宜业宜才之城丨武汉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来源:ror体育公司地址点击: 发布时间:2025-04-15 12:20:50

  作为核心技术骨干研制出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全穆勒矩阵光谱椭偏仪,成果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屡获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551光谷人才计划”创新人才资助……

  “武汉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这里是人才成长的沃土。”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的9年,李伟奇与校友共同留汉创业,让实验室创新成果成功落地量产,打破国外高端椭偏仪技术垄断,实现国内市占率第一。

  2016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博士毕业后,李伟奇为了与妻子团聚,入职了无锡某科研院所。

  然而,希望在专业方面技术领域有所成就的他,并不满足按部就班的工作,不到一年,就选择辞职回汉。

  “博士期间,跟随导师团队研究了多年的光谱椭偏仪,在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上取得了突破。可当时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没能转化为实质生产力。”李伟奇说,回汉创业就为了将创新成果真正落地量产。

  应同门师兄邀请,李伟奇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加入初创不久的武汉颐光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光谱椭偏仪系列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光谱椭偏仪主要使用在于半导体制造检验测试领域。从硅片的前期处理、光刻、蚀刻,到后期的封装测试,芯片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对精度有着严苛的要求。光谱椭偏仪凭借其独特的非接触式、高精度测量优势介入其中,能够精准测定硅片表面的粗糙度、薄膜厚度以及材料的光学常数等关键参数。

  “实验成果真正进入工业化领域,每一步都很艰难。”李伟奇说,“国内光谱椭偏测量技术起步晚,即使实验室产出的光谱椭偏仪有成效,但相较于国外量产多年的产品,稳定性不足,产业化过程还要一直地磨合和大量的实践数据。”

  依靠武汉高聚集度的光电半导体产业链,李伟奇团队研发的光谱检验测试仪器迅速投入产线。“我们首批工业客户是华星光电、长江存储等武汉面板与半导体领域上下游企业,坚定支持工业光谱检测技术走国产化替代路线年,半导体量测设备核心椭偏检测系统,成功在国内一线Fab(晶圆)厂实现批量国产替代,解决半导体量测设备“卡脖子”难题,实现国内市占率第一。武汉颐光科技有限公司营收超3亿元,新增税收2000万元。

  第一次创业成功,李伟奇信心倍增,名利也接踵而至,先后获评2024年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3551光谷人才计划”创新人才等。

  但李伟奇并未躺在“舒适区”。“颐光科技的光谱椭偏仪系列新产品,尽管技术上90%已实现国产化,但部分核心元器件仍是进口海外。我们要做就做100%的国产化产品,力争实现从‘跟跑’到超越的蜕变。”李伟奇说。

  2023年,李伟奇和同门师兄一道再次创业,跳出颐光科技,成立武汉颐思谱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以半导体检测为代表的高端工业检测设备提供全光谱范围覆盖的OEM光谱仪模块,以及为工业生产线和实验室提供各类光谱检验测试仪器与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光谱检验测试仪器国产化水平。

  “颐思谱主要攻坚光谱检测中的核心模块件研发生产,通过我们的产品将检测单元直接放到芯片生产的基本工艺设备里面,实现原位检测,并对整个芯片工艺生产参数提出智能化指导意见。”李伟奇介绍,目前,成立不到两年的颐思谱已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得到武汉光谷百万政策基金支持,产品在国内部分半导体企业投入验证,或将于今年实现量产。

  9年在汉创业,李伟奇从始至终保持稳步向上的势头。“人始终要保持一定的饥饿感,才能持续成长。现在回头看,放弃稳定的编制,回汉创业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李伟奇说,“武汉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为光电子产业升级持续注入活力,让每一个创新创业者都能找到落地生根的土壤。如今,看到在校实验成果成功落地转化,看着公司一步步成长,内心成就感油然而生。”

  而今,李伟奇的妻子也辞去无锡工作,来汉定居生活。“未来,我将继续扎根武汉,带领团队攀登更高的光谱技术创新高峰。”

  “十年前,我都不了解什么是‘算法’‘大模型’,现在我不仅熟练应用,还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2月25日,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翰科技”)实验室,算法工程师部门经理张皓正与同事讨论如何将DeepSeek接入公司的AI辅助阅片系统。

  张皓,2007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毕业。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国企,工作稳定却难掩平淡:“一眼能看到十年后的样子,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2015年,安翰科技创始人向他抛出橄榄枝:“做的是全球首创的磁控胶囊胃镜,技术集成度高,还能挑战最前沿的AI。”彼时,公司规模尚小,但“首创”“前沿”等字眼点燃了他的热情。“微电子是基础,AI是未来,我想试试自己能走多远。”张皓说。

  安翰科技是一家专注创新医疗器械的企业。对张皓而言,入职初期面临双重挑战:既要从零开始有效学习医学知识,又要掌握当时尚属小众的AI算法。为了快速适应,他泡在医院与医生交流,参与临床数据标注;借助公司的学习平台,到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交流讨论。“技术是相通的,但行业是跨界的。只有扎根一线,才能让算法真正服务医疗。”

  在安翰科技,张皓接到的首个任务是开发胶囊胃镜的AI辅助阅片系统。2015年,国内医疗AI尚处拓荒期,团队连专业算力中心都没有,全靠人工标注数据和编写基础算法。

  张皓解释:那时候要让机器识别病灶,要先让医生标注海量影像,再通过算法模拟人类视觉逻辑。为此,他与多家医院的专家教授开展临床合作研究,对上万张胃肠影像进行精细化标注。

  技术突破伴随着无数次试错。早期模型准确率不足70%,临床反馈质疑声不断。“医生觉得机器不靠谱,我们就用数据说话。”团队一直在优化算法架构,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合作。2019年,辅助阅片系统准确率跃升至99.9%,医生阅片时间从96.6分钟缩短至5.9分钟。

  “产品越来越智能,帮助的患者慢慢的变多。我自己也从普通的工程师变成了部门经理,收获不言而喻。”张皓说。

  在安翰科技,张皓的成长并非个例。算法工程师张行,从青涩大学生成长为技术大咖;软件研发工程师曾娜,从医学小白成为产品经理。“公司研发投入占比长期超30%,允许我们用将近1/3的时间探索未知方向。从CNN到大语言模型,从单机训练到云端算力,公司总是鼓励我们‘第一个吃螃蟹’。”张皓说,如今,他带领的算法组有10余人,已成为一支创新驱动型队伍。

  “这和武汉的良好环境是分不开的。政府鼓励我们创新,给了很多实打实的优惠政策,我们很自然地把这种氛围带到公司里。”安翰科技联合发起人王新宏博士说。

  这种“双向奔赴”同样反哺企业。2015年至今,安翰科技从初创公司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已累计服务超过百万人次,产品进入国内近千家医疗机构,海外业务年均增长超100%。

  “就业环境慢慢的变好,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一些原本在外地工作的大学同学都回来了,相信在这里可以大有可为。”张皓说。

  2月22日星期六,28岁的自由职业者胡瑞刚刚结束工作,回到位于武汉市武昌滨江商务区的联投新青年·奕家。“从元旦到现在,我一共接了52场婚庆和年会的主持工作,跑遍了武汉、荆州、孝感等地,真是累坏了。”

  不过,当他回到自己48平方米的LOFT公寓时,心里的疲惫一扫而空。这间公寓分上下两层,装修时尚、设计精细,布置得整洁、温馨。尤其是高约4米的大型落地玻璃窗,可270度尽览长江江景,让人眼前一亮,心情也变得开阔。

  胡瑞说,一年前来看房时,他一眼就相中了这里,当天就签约入住,“我心里还做了个决定:我在武汉买房前,都不会离开这里,这里就是我在武汉的第一个家”。

  胡瑞出生在孝感安陆,小学时随父母迁居广州增城,十年前回到武汉,在湖北经济管理大学攻读播音主持专业。大二时起,他就发挥专业特长,在校内外各类晚会、婚庆上担任主持人。毕业后,他留在武汉继续干老本行,并自主创业,与朋友合办的公司目前达到了50人规模。

  胡瑞说,以前自己一直与人合租在积玉桥一居住小区里,居住条件也不错,但跟保租房相比还是差了一大截。他介绍,奕家门口就是徐家棚地铁站,3条地铁线交会,楼底商业配套齐全,不远处就是徐东商圈和滨江商务区,出行、消费、娱乐都十分方便。最关键的还是价格:他所租住的公寓月租金2300元,停车费400元,合计2700元,如果申请大学生租房补贴,还能降至1900元。“这样的价格能住在内环边、地铁旁、商圈里,非常划算。”

  休息时,胡瑞很喜欢到奕家13楼的空中瞰江共享客厅。这里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设有水吧、江景健身房、影音游戏室及阅读空间。“租友们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来喝茶、聊天、健身、游戏和读书。”联投新青年·奕家店长曾亚妮介绍,奕家创建了“来奕家组个局”社群,定期组织青年租友们参与“无压力饭局”、青年夜校等社群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为入住青年开启自由平等、多元开放、先锋时尚的社区生活场景。

  此外,奕家项目还提供了多套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江景SOHO户型,为青年租友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已签约多家自媒体公司和摄影工作室。胡瑞对其中一间颇为满意,正打算与合伙人商量将公司办公地点也迁过来,“楼上居住、楼下办公,宜居加宜业,想想都觉得美。”

  “我们要让新市民和青年人不仅租得到、租得起,更要租得近、租得好。”奕家项目运营方——湖北省住房保障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投保租房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公司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的人生成长轨迹,匹配设计了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个家”的保租房产品体系,“从初入社会到成家立业,都有相匹配的产品”。

  其中,“一张床”针对产业工人、企业员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类似于集体宿舍,价格相对便宜,低至300元/月。“一间房”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三人合租或者独居,可享功能齐备、各自独立的空间。“一个家”则是带有客餐厅、厨房等功能的套房产品,功能更为多样,可满足青年情侣、三口之家的生活需求。

  据介绍,联投保租房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来,依托湖北联投全产业链优势,积极践行房地产新模式,多措并举、先行先试,已在省内6个重点城市落地项目29个、在建在管房源超4万套(间),累计解决近3万人次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难题;入市房源整体出租率超90%,租友满意度达96%。今年春节后刚入市的武汉云上项目已接近满租,备受返工留汉人群青睐。在武汉地区,目前联投保租房公司共运营保租房项目12个,房源逾1.5万套(间),预计今年将突破2万套(间)大关。

  目前,在武汉市场参与保租房运营的国有企业还有武汉城建集团、武汉城投集团等。2024年,相关企业共筹集建设保租房5.4万套(间)。武汉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今年该市还将继续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4万套(间)以上。

  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市内初次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6个月以上且带动就业2人及以上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市内初次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登记注册1年内、招用人员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2万元(与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不重复享受)。

  在校大学生及毕业5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创办初创企业并在我市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外租用场地用来生产经营的,给予最高每年6000元累计不超过3年的租金补贴。

  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武汉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参加创业培训相关课程合格的,可享受300—1500元/人的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同一课程不可重复享受,且每人每自然年度只能享受一次。

  劳动年龄内的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归国学生)等群体,在武汉市依法开办个体工商户、合伙经营及创办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额度不超过30万元、最长期限不超过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

  武汉市在多个区布局设立多个“青年人才之家”,针对来汉求职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

  武汉市为合乎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才公寓,租住人才租赁房的,按照不高于市场租金的70%缴纳房租,累计减免期限不超过3年。

  个人住房贷款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从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5%,首套房最高可贷款90万元。